剛出生的寶寶怎樣照顧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2)

作者: 梁位哀  2019-08-17 10:07 [查查吧]:www.ytshengsheng.cn

  剛出生的寶寶怎樣照顧 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

  5.大便觀察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若還未解小便者,應喂些溫開水,并用溫熱水洗臀部,促進其排尿。正常新生兒大多數(shù)在生后12小時以內(nèi)開始排大便,新生兒出生1~2天內(nèi)大便一般是黑綠色的,以后逐漸變黃、變軟、有粘性,大便性質(zhì)比較粘稠,呈墨綠色,稱為“胎糞”,在生后2~3日內(nèi)陸續(xù)排出。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大便一般呈金黃色,較稀,且每天排6次左右;人工喂養(yǎng)或混合喂養(yǎng)者,大便稍干一點,顏色也較深一些,相對次數(shù)也減少。注意如大便中有黃色顆粒,可能是新生兒的消化問題,此時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母親則應減少油脂的攝入量,飲食略清淡一些,但清淡不意味著就是吃素,只是少些鹽分和辛辣物質(zhì);如果是人工或混合喂養(yǎng)者,則可能與奶粉的添加濃度有關,應對照說明書的搭配標準進行調(diào)節(jié)。但如果顆粒太多,應到醫(yī)院檢查治療。

  6.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預防接種疫苗

  新生兒在出生后6小時內(nèi)就可以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和乙肝疫苗,早產(chǎn)兒、難產(chǎn)、先天畸形、發(fā)熱、腹瀉及嚴重濕疹者暫不接種卡介苗。如果嬰兒父母患乙型肝炎,嬰兒出生后一天內(nèi)應肌注射乙肝疫苗,或加用其他措施。乙肝疫苗以后在一個月和六個月時再各肌注復種一次,以達到預防免疫效果防乙型肝炎。一個半月左右,接種乙肝疫苗的新生兒絕大多數(shù)無異常反應,接種卡介苗的新生兒可能會出現(xiàn)左臂紅腫、硬結、化膿等情況,家長不必擔憂,因為化膿是免疫效果成功的表現(xiàn),但化膿處不要擦破,萬一因洗澡或穿衣時弄破或膿太多,則要到醫(yī)院做相應的處理。除此之外,要注意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尤其是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家庭成員,其身體健康與否,對嬰兒的健康至關重要?;加薪Y核、肝炎、痢疾等傳染病者,應注意隔離,不可接觸嬰兒,以免傳染。

  7.洗澡

  從醫(yī)學角度講,有條件的家庭應該每天給新生兒洗澡,但有時由于條件有限,洗澡時室內(nèi)溫度難以保證,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則根據(jù)氣候來選擇兩次洗澡間隔的時間:炎熱的夏天,可每天洗1~2次澡;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于環(huán)境溫度較低,如家庭有條件使室溫保持在26℃~28℃,水溫在38℃~50℃之間,選用的浴液或肥皂應為對皮膚刺激小的嬰兒專用肥皂。也可每天洗一次澡,如不能保證室溫,則可每周洗1~2次澡或常用溫水擦洗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并在每次大、小便后,用溫水擦洗臀部及會陰部,以保證新生兒舒適、干凈。每次洗澡的時間安排在喂奶前1~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洗澡要按先上身再下身,先上肢再下肢的順序,依次清洗頭頸、腋窩、手心、肘彎、前胸、腹部,最后洗腹股溝、大腿和腋窩皺折處、腳等。洗完后,用左手前臂托住新生兒胸前,手掌托住新生兒右側(cè)腋窩處固定,使之呈前傾的姿勢,然后清洗背部及臀部和臀紋。全部洗完后再翻至仰臥位,左手托住頭頸部,右手抓住腳踝部拎出水面,放至一塊預先準備好的干燥的大毛巾毯上,并包起來輕輕擦干,注意皮膚皺折部位應輕輕蘸干。

  8.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五官護理

  注意新生兒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要經(jīng)常用力擦洗口腔。新生兒齒齦邊緣有時有黃白色小斑點稱上皮珠(俗稱“馬牙”),這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生后數(shù)周會自行消失,不要視“馬牙”為不吉利的東西,更不可用針、特別是用不潔針去挑,以防細菌由此處進入體內(nèi)而引起敗血癥。眼:眼部要保持清潔,如果眼部分泌物多,可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擦凈,再滴眼藥水??谇唬呵胁豢捎貌疾粱蛱舾?,以免感染。部分地域可能有用青色的布片蘸著淘米水給新生兒漱口的舊習俗,應堅決廢止實為不必,應當注意的是一定不要用不干凈的東西來清潔新生兒的皮膚和口腔。口腔粘膜如出現(xiàn)不易擦去的白色膜狀物,可能為真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應到醫(yī)院就診。

  以上就是關于剛出生的寶寶怎樣照顧,剛出生的寶寶要注意什么的介紹,在孩子剛出生時,按時喂奶,照顧好他,多讓他聽聽音樂,給他講講故事,多陪她聊聊,盡管他可能不會說話,但可以培養(yǎng)他的語感多帶他出去呼吸新鮮空氣,讓他盡早對周圍環(huán)境有所認知!

相關熱詞搜索: 新生兒護理 新生兒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