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做什么檢查 懷孕初期檢查項目

作者: hqajvo  2014-10-30 09:59 [查查吧]:www.ytshengsheng.cn

  懷孕初期做什么檢查?

  懷孕對于家庭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所以平常會時刻注意,深怕出了點什么問題,定期去醫(yī)院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初次懷孕的媽媽都不知道懷孕初期要做什么檢查,可能心理還是有點茫然。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懷孕初期檢查項目。

  產(chǎn)科B超

  B超檢查可清楚地看到胎兒較大器官的形態(tài),胎兒在宮內的活動狀況,羊水量的多少,胎盤的形態(tài)及位置,胎盤后有無出血等情況,是產(chǎn)科十分重要的診斷手段之一。

  注意事項

  為了顯示盆腔臟器,病人檢查前2~3小時必須飲水500ml以上,或者通過導尿管向膀胱注入無菌等滲鹽水300ml左右,以適度充盈膀胱。

  指標解讀結果

  正常:

  1、胎囊:胎囊只在懷孕早期見到。它的大小,在孕1.5個月時直徑約2厘米,2.5個月時約5厘米為正常。胎囊位置在子宮的宮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都屬正常;形態(tài)圓形、橢圓形、清晰為正常。

  2、胎頭:輪廓完整為正常,缺損、變形為異常,腦中線無移位和無腦積水為正常。 BPD代表胎頭雙頂徑,懷孕到足月時應達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規(guī)律,在孕5個月以后,基本與懷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說,妊娠28周(7個月)時BPD約為7.0厘米,孕32周(8個月)時約為8.0厘米,以此類推。孕8個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長約為0.2厘米為正常。

  3、胎心:有、強為正常。胎心頻率正常為每分鐘120-160次之間。

  4、胎動:有、強為正常,無、弱可能胎兒在睡眠中,也可能為異常情況,要結合其他項目綜合分析。

  5、胎盤:位置是說明胎盤在子宮壁的位置;胎盤的正常厚度應在2.5-5厘米之間;鈣化一項報告單上分為Ⅲ級,Ⅰ級為胎盤成熟的早期階段,回聲均勻,在懷30-32周可見到此種變化;Ⅱ級表示胎盤接近成熟;Ⅲ級提示胎盤已經(jīng)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盤越成熟,回聲的不均勻。

  6、股骨長度:是胎兒大腿骨的長度,它的正常值與相應的懷孕月份的BPD值差2-3厘米左右,比如說BPD為9.3厘米,股骨長度應為7.3厘米;BPD為8.9厘米,股骨長度應為6.9厘米等。

  7、羊水:羊水深度在3-7厘米之間為正常。

  8、脊椎:胎兒脊柱連續(xù)為正常。

  9、臍帶:正常情況下,臍帶應漂浮在羊水中。

  孕4周:胎兒只有0.2厘米。受精卵剛完成著床,羊膜腔才形成,體積很小。超聲還看不清妊娠跡象。

  孕5周:胎兒長到0.4厘米,進入了胚胎期,羊膜腔擴大,原始心血管出現(xiàn),可有搏動。B超可看見小胎囊,胎囊約占宮腔不到1/4,或可見胎芽。

  孕6周:胎兒長到0.85厘米,胎兒頭部、腦泡、額面器官、呼吸、消化、神經(jīng)等器官分化,B超胎囊清晰可見,并見胎芽及胎心跳。

  孕7周:胎兒長到1.33厘米,胚胎已具有人雛形,體節(jié)已全部分化,四肢分出,各系統(tǒng)進一步發(fā)育。B超清楚看到胎芽及胎心跳,胎囊約占宮腔的l/3。

  孕8周:胎兒長到1.66厘米,胎形已定,可分出胎頭、體及四肢,胎頭大于軀干。B超可見胎囊約占官腔1/2,胎兒形態(tài)及胎動清楚可見,并可看見卵黃囊。

  孕9周:胎兒長到2.15厘米,胎兒頭大于胎體,各部表現(xiàn)更清晰,頭顱開始鈣化、胎盤開始發(fā)育。B超可見胎囊?guī)缀跽紳M宮腔,胎兒輪廓更清晰,胎盤開始出現(xiàn)。

  孕10周:胎兒長到2.83厘米,胎兒各器官均已形成,胎盤雛形形成。B超可見胎囊開始消失,月芽形胎盤可見,胎兒活躍在羊水中。

  孕11周:胎兒長到3.62厘米,胎兒各器官進一步發(fā)育,胎盤發(fā)育。B超可見胎囊完全消失,胎盤清晰可見。

  孕12周:胎兒長到4.58厘米,外生殖器初步發(fā)育,如有畸形可以表現(xiàn),頭顱鈣化更趨完善。顱骨光環(huán)清楚,可測雙頂徑,明顯的畸形可以診斷,此后各臟器趨向完善。孕期通過B超判斷胎兒的發(fā)育的大小是較有參考價值的一種方法,孕婦在做B超的時候會看到檢查報告上有一些數(shù)值,這些數(shù)值就是告訴你寶寶的發(fā)育大小。

  異常:

  胎兒胎囊、胎頭、胎心、胎動、胎盤、股骨、羊水和脊柱等數(shù)據(jù)、形態(tài)與正常情況不符,提示胎兒畸形或發(fā)育不良等。

  以上就是關于懷孕初期做什么檢查,懷孕初期檢查項目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熱詞搜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