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器、耳機專業(yè)參數(shù)名詞解析

作者: psrln  2015-01-09 14:51 [查查吧]:www.ytshengsheng.cn

   買播放器、買耳機都是個非常糾結(jié)的事情,因為聲音這東西主觀性比較強,并不能很直接的用客觀數(shù)據(jù)去量化,如果在沒有機會試聽的情況下,去看評測、去論壇看相關(guān)討論差不多是了解某款播放器、耳塞最主要的方式。但是網(wǎng)上的評測、討論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很多時候一些名詞描述并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描述音質(zhì)的詞語又有很多,比如聲場,解析,動態(tài)等等,有些詞語,比如聲場、解析等容易理解,好與壞容易體會到。但是有些詞語比如動態(tài)就不是很容易理解,聽過的設(shè)備、音樂比較多可能才會有些感悟。所以如果不太理解的話看著就比較糊涂。于是這里筆者來談談有關(guān)音質(zhì)描述的一些名詞的意思與理解。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內(nèi)容都是筆者自己的主觀看法,未必正確,有不同見解與看法的朋友也不妨共同討論交流。

  三頻:是指低頻、中頻、高頻這三個,筆者覺得描述一個器材聲音的時應該要有,因為一個播放器或耳機的聲音是怎么樣的風格和在三頻的分布情況有很大關(guān)系。低頻是多是少,中頻是突出的還是凹的,高頻亮還是暗等應該交代清楚,根據(jù)不同的分布情況,也大致可以猜出來這個器材所適合的音樂類型,比如喜歡聽搖滾要低頻多一些,喜歡聽ACG音樂高音可能要亮一些才好。所以怎樣的三頻分布是比較的主觀,但播放器或耳機的整體素質(zhì)要做的很高、適合的音樂類型更廣泛,還是盡可能三頻分布均勻一些,至少不能存在明顯的瘸腿。

  了解三頻的分布之后,低頻、中頻、高頻每個頻段的聲音質(zhì)量同樣很重要,于是也有了更多的描述詞語,比如三頻的銜接、低頻量感、速度、下潛、密度、高頻延伸等等。關(guān)于三頻的銜接,一般會在多個單元的耳塞描述中出現(xiàn),因為耳塞比較小單元多了分頻器不太好做,可能就會存在頻段銜接不自然的情況。具體銜接不好是怎樣的感覺,筆者認為就是中高頻之間、中低頻之間有些斷檔的感覺,聽起來不太連貫。

  低頻量感: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低音的多與少,低音的量多不一定就是低頻好,有數(shù)量還要有質(zhì)量,比如低音的清晰度、凝聚度、速度、下潛等等,有些比較差的耳機雖然低音的量很足,但是聲音軟散渾濁,比較的轟頭。

  低頻下潛:雖然籠統(tǒng)的都叫低頻,但是低頻的頻段分布很廣,從20Hz到500Hz都可算作低頻的范圍,而下潛深是指在更低的頻段上響度更大,一般來說,如果100Hz以下響度足夠大,我們可認為這個耳機下潛較深。下潛深和量大也不是一回事,某耳機低頻量大可能是100hz到500hz上響度很大,但50Hz左右其實響度不是很夠,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聲音很轟頭但是下潛不深。

  密度:描述整體頻段的聲音都可以,也算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筆者覺得可以按照密度本來的含義去理解,密度高應該是聲音凝聚緊密,能量集中的,可以感受到聲音的形體感,密度也和描述聲音的結(jié)像、細節(jié)等詞語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另外筆者認為聲音的密度并不代表聲音的量感與厚度,就像一公斤棉花與一公斤鐵塊,顯然棉花看起來量更大,但鐵塊密度更高,可以給予人的重量感,聲音也大概如此,量多但是很松很飄的,形體感不強的聲音密度就不高。

  延伸:常見到的描述有高頻延伸和低頻延伸,應該是指器材所能不失真回放的最高或最低頻率,這個器材上標準的頻響范圍有些相似,但是現(xiàn)在的很多播放器、耳塞的頻響范圍標注不標準,沒有實際參考價值,所以還是要用耳朵去感受所謂的延伸好壞。低頻延伸和上面說到的低頻下潛有些相似的地方,但延伸指是能夠不失真回放的最低頻率,并不一定有足夠的響度,所以可能不會帶來很大的震撼力,而下潛則要求有足夠大的響度。而高頻延伸與泛音有較大關(guān)系,很多都是耳朵感受不到的頻率范圍,泛音表現(xiàn)好一般高頻延伸就會好。

  解析:算是最容易理解的詞語,就是指聲音的清晰度、對細節(jié)信息的還原能力。用解析好的器材可以比較容易的聽出來很多平常不太容易察覺到的聲音細節(jié),另外,解析是個比較全面的素質(zhì)特性,解析好的器材聲音的層次感、定位、分離度等等應該都會好,要不然亂成一團也不可能表現(xiàn)出聲音的細節(jié)。所以解析也是判斷耳機素質(zhì)、檔次的最明顯的標志,越高端的耳機解析會越好。

  信息量:聲音信息的數(shù)量,信息量大可以聽到更多的聲音細節(jié),它與解析有很大關(guān)系,但是筆者認為解析好并不一定信息量就大,它應該還和后面談到的泛音、動態(tài)等等有關(guān)系。而信息量大或小應該是以原始聲音作為標準的,能夠盡可能真實的還原原始聲音的各種細節(jié)才算信息量大。而有的器材可能是偏科的,比如因為低頻殘廢而顯得聲音清晰,細節(jié)更為突出,這樣可以說是解析好,但是聲音并不完整,缺少低頻方面的信息,相對于原始聲音是不完整的,這種情況筆者覺得并不能說信息量大。

  聲場:聲場也是容易感受的一個詞語,一般來說聽上去開闊自然,就是聲場好;而感覺有明顯的邊界感、拘束感,聲音擁擠,像是都從頭腦袋中迸發(fā)出的,聲場就是不好的。當然耳機的聲場都不是真實的,而是模擬的,所以音箱什么的聽起來有明顯的區(qū)別。聲場是通過聲音的響度和時間差來模擬的,比如聲音近大遠小,還有一定的延遲就可以產(chǎn)生空間感。

  很多描述中又分為橫向聲場與縱向聲場,這也比較容易理解。橫向聲場可以理解為左右兩邊的橫向坐標軸,表現(xiàn)好的話會讓人感覺很開闊的感覺,而縱向聲場好會讓人覺得聲音有深度,大概就是橫豎兩個做標準,所以會用具體的形狀來描述某器材的聲場,比如圓形,就是橫向和縱向聲場表現(xiàn)差不多;橢圓形則是橫向與縱向中一邊較大,一變較短的;而一條線,是幾乎完全沒有橫向或縱向聲場。圓形或橢圓形的聲場可能都會比較好聽,但是一條線的聲音要么感覺很平面,要么就是很擁擠的。

  結(jié)像:結(jié)像也是個很抽象的形容詞,就個人理解,結(jié)像應該在一個空間里聲音主題的清晰度與形態(tài)感,和聲音的密度,聲場的深度與定位有一定關(guān)系。有人將聲音結(jié)像比作相機的照片對焦,對焦好的照片應該是要表現(xiàn)主題內(nèi)容清晰,而結(jié)像好的聲音主體應該也是清晰的,比如可以感受到歌手唱歌時的嘴型,與你耳朵之間的距離。所以也有人說,對焦不準的照片是廢片,而結(jié)像不好的器材則是廢材。

  殘響:從定義上說,殘響就是聲源停止發(fā)聲后,由于慣性和反射等原因,聲音沒有立即停止,而是呈緩慢衰減的現(xiàn)象,即聲音經(jīng)過多次反射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簡單來說殘響就是一種余音或回音的效果,它可以使聲音有空間感,更加圓潤豐滿,比如有人形容耳機聲音的詞語“廳堂感”應該就是殘響產(chǎn)生的一種效果。

  泛音:說到泛音就要提到基音這個詞,基音就是一個聲音的基礎(chǔ)聲音,也可以理解成是該聲音在頻譜上頻率最低的那個聲音,它決定了這個聲音的音高。而泛音是在基礎(chǔ)音上面發(fā)出的微弱聲音,在自然界中,沒有一種聲音是純音的(單頻率、純基音的聲音),往往都帶有泛音。而泛音就是基音頻率成倍上升后依附在基音上的成分,在電子學上叫諧波。舉個例子,如果基音為440Hz,那么1次諧波就是880,3次是1320,4次1760……諧波在理論上可以分為無限多次的,但越往上通常能量越低,所以一般只會研究前幾次的諧波。

  泛音的定義看起來很高深,但聲音的音色如何卻是由泛音的比例決定的,比如一把小提琴和一根笛子都奏440Hz頻段的聲音,但聽上去誰都能辨認哪個是小提琴的聲音,哪個是笛子,就是因為小提琴的泛音,和笛子的泛音的比例是不一樣,這就是泛音不同的結(jié)果,它決定了聲音的音色。而如果一個播放器或耳機的聲音聽起來干澀、枯燥,其實就是泛音不足造成的。 ?

發(fā)表評論

熱門關(guān)注

醫(yī)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