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個人資料圖片簡介

作者:  nqnav   2012-01-19 09:25 [ 查查吧 ]:www.ytshengsheng.cn

梅艷芳個人資料圖片簡介

梅艷芳(1963.10.10—2003.12.30),生于香港,祖籍廣西合浦,少時家境拮據(jù),四歲半已登臺演出,是二十世紀后半葉大中華地區(qū)的歌壇和影壇巨星,香港演藝人協(xié)會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及首位女會長,在華人社會和亞洲地區(qū)具有影響力。梅艷芳以醇厚低沉的嗓音和華麗多變的形象著稱,引領粵港一個時代的潮流,是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保持著華語女歌手全球演唱會場次最高紀錄。梅艷芳同樣蜚聲影壇,獲得過兩岸三地的影后榮譽,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她一生致力公益慈善,推進大中華演藝事業(yè)的交流合作,被譽為“香港的女兒”。

中文名: 梅艷芳
外文名: Anita Mui,アニタ ·ムイ
別名: 何加男(干爹何冠昌所起)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10日 農(nóng)歷八月廿三日
逝世日期: 2003年12月30日 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
職業(yè): 歌影表演藝術家、慈善家
主要成就: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
CCTV-MTV音樂盛典特殊貢獻獎
 主要成就: 中國金唱片獎評委會藝術成就獎
中國原創(chuàng)歌曲獎杰出貢獻獎
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中國長春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
香港電影金像獎演繹光輝永恒大獎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
樂壇稱號: “百變天后”,“樂壇大姐大”
音樂代表作: 似水流年,似是故人來,女人花等
電影代表作: 胭脂扣,男人四十,半生緣等
個人基金: 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

個人簡介

  梅艷芳,

  第一位在音樂界和電影界都取得巨大成就的香港女藝人,

  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榮譽的香港歌手,

  第一位出任香港演藝人協(xié)會會長職位的女性,

  音樂上,

  她突破傳統(tǒng)、大膽創(chuàng)新、風格多變、引領潮流,

  至今保持華語女歌手全球演唱會場次最高紀錄,

  三十五歲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四十歲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榮譽,

  至今仍是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

  電影上,

  她獲得過大中華兩岸三地的“影后”榮譽,

  在二十年(1985-2005)香港電影票房中列女演員第三,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追頒“演繹光輝永恒大獎”,

  被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評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

  梅艷芳縱橫歌壇、影壇二十余載,參與創(chuàng)立了香港演藝人協(xié)會,為演藝界培養(yǎng)了多位優(yōu)秀歌手和演員。她曾帶病發(fā)起演藝界抗擊“非典”的《1:99慈善演唱會》,在去世前一個月仍站在舞臺上表演。她成立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至今運作,近二十年來為各地華人捐助大量善款。她為推進大中華演藝事業(yè)的交流合作不遺余力,曾多次率團赴京交流,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梅艷芳成長于貧苦的單親家庭,歷經(jīng)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冷暖。她依靠自身的不懈奮斗,從舊時期身份卑微的“歌女”成長為新時代引領潮流的“歌后”,在功成名就后能以愛心和責任心回饋社會。她一生追尋真愛,希望擁有完整的溫馨家庭,卻在自己人生的謝幕時刻,身披婚紗嫁給了舞臺。“生于舞臺,逝于舞臺”,正詮釋了梅艷芳短暫而又璀璨的一生。

天涯歌女
少年時期
  梅艷芳,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旺角,家中兩兄一姐,她排行最小。梅艷芳的父親

早逝,其母獨力供養(yǎng)四名子女,家境十分窘困,全家僅靠母親經(jīng)營破舊的“錦霞”歌舞團維持生計。小小年紀的梅艷芳深受影響,加上本身具有音樂天分和表演欲望,四歲半便踏上舞臺,與姐姐在香港荔園游樂場登臺表演,從此與舞臺結下不解之緣。

  梅艷芳未曾正式拜師學藝,少時四處登臺,打下扎實的演藝功底。對于此種表演生涯,她起初并未感到不妥,但隨著年齡漸長,梅艷芳既要表演又要兼顧學業(yè),十分不易。而令人向往的校園生活也沒有給她帶來歡樂。在那個年代,像她這樣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并不被人們認同,相反,她會唱歌卻遭到同學的恥笑,說她是個“歌女”,是個沒出息的孩子。她曾回憶:“以前藝人不受尊重,被人們呼為‘歌女’、‘戲子’。在他們眼中‘歌女’是個不正經(jīng)的行業(yè),于是便阻止了同學與我來往,看著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自己永遠是一個人,感覺十分孤單。”梅艷芳曾談到,為賺錢養(yǎng)家,她喪失了寶貴的童年,少年時出入最多的地方并非學校,而是大小歌舞廳,有時甚至在街頭獻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讀書,不用一顆小小心靈便擔憂挨餓。

  梅艷芳少年時期歷經(jīng)坎坷,姐妹兩人表演常遭白眼和欺侮,時常忍凍挨餓。后來母親的歌舞團遭遇火災,欠了債款,梅艷芳便被迫輟學。然而坎坷的經(jīng)歷同樣造就了梅艷芳俠義豪爽的性格和大氣滄桑的氣質,這段特殊的少年境遇深深影響了她日后的人生道路,并為其傳奇一生埋下伏筆。

初出茅廬
  1981年,香港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現(xiàn)改名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拉開帷幕,梅愛芳為自己和妹妹報了名,然而最終只有梅艷芳晉級決賽,姐姐便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梅艷芳回憶當時的自己只想爭取個好成績,不讓姐姐失望。1982年,她以一曲《風的季節(jié)》奪得大賽冠軍,其低沉磁性的嗓音和沉穩(wěn)大氣的臺風給評審留下深刻印象,著名作曲家黃沾給了滿分,顧嘉輝則以藝術無滿分為由硬扣一分,媒體報道“分數(shù)勝亞軍幾條街”。就這樣,19歲的梅艷芳嶄露頭角,不久后便簽約當時唱片業(yè)巨頭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正式踏入歌壇。

  1983年,梅艷芳推出第二張唱片《赤色梅艷芳》,其中主打《赤的疑惑》一炮而紅,唱片也拿下五白金銷量。著名形象設計師劉培基為其精心打造的形象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令她丟掉了初出道時“徐小鳳第二”之名。就這樣,一代巨星冉冉升起,梅艷芳伴隨著香港流行樂壇輝煌時期的到來而越發(fā)紅火。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