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頁 | 范文專題深圳地圖 | 地圖找房
范文專題

中國禮儀的發(fā)展和影響

作者: zuhai  2014-09-19 15:48  [查查吧]  來源:www.ytshengsheng.cn  

禮儀有著悠久歷史,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施禮嗎?和現(xiàn)代人施禮有什么區(qū)別?想知道禮儀帶來的改變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中國禮儀的起源娛發(fā)展歷程

1、禮儀的萌芽——原始社會

起源于原始人類的兩大信仰:天地信仰,祖先信仰。禮儀是原始人類為求風調雨順、祖先顯靈的祭神拜祖儀式。

2、禮儀的正式形成——奴隸社會

為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而制定的禮制——完備的標志:“三禮”(周代出現(xiàn)的《周禮》、《儀禮》、《禮記》)

3、禮儀的發(fā)展變革——封建社會

“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

“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二、禮儀的分類

按應用范圍一般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類。

政務禮儀:是國家公務員在行使國家權力和管理職能所必須遵循的禮儀規(guī)范。

商務禮儀:實在商務活動中體現(xiàn)相互尊重的準則。

服務禮儀:是指服務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主要適用于服務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經(jīng)營管理人員、商界人士、職場人士、企業(yè)白領等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士。

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社交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發(fā)揮的作用愈顯重要。

涉外禮儀:在長期的國際往來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禮儀規(guī)范,也就是人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成俗的做法。它強調交往中的規(guī)范性、對象性、技巧性。

三、古人的禮儀

我國是禮儀之邦,歷來注重禮儀,甚至繁文縟節(jié)。了解古人禮儀,對我們了解漢文化大有裨益。

【揖】即為拱手行禮,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作揖”。這是古代賓主相見的最常見的禮節(jié)。

揖讓之禮分為三種:一專用于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專用于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于前;三專用于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長揖】屬于比較輕的一種敬禮。行禮時取站姿,身略俯折,兩手合抱,當胸而稍向下移?!竟啊績墒衷谛厍跋嗪媳硎揪匆?。兩手合抱時,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內(nèi)。但是如遇兇喪則應該反過來。如“子路拱而立”(《論語》)。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jié)。古之拜,只是拱手彎腰而已,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如《孔雀東南飛》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這兒的“拜”就是焦仲卿對母親行這種禮節(jié)。后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如《鴻門宴》中的“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這兒的“拜”應是這種跪拜禮。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手上?!吨芏Y》中作“空首”;也做“拜首”。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想你拜首,我要想你稽首”(《屈原(節(jié)選)》)。

【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如“謹使臣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鴻門宴》)。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古人席地而坐,姿勢近似于跪,行頓首拜時,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頭至地,稍停即起。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于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稽首】跪拜之禮,行禮方法于頓首相似,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頭在手后。頭觸地后必須有較長時間停留?;资亲钪氐亩Y節(jié),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肴之戰(zhàn)》)

【空首】行空首禮時,先取跪姿,然后拱手至地,接著引頭至手。所謂“空”,就是頭并沒有真正叩到地上,而是懸在空中。古人在行稽首、頓首禮時,一般要先行空首禮。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勢是:兩膝跪在席上,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時身體要聳直,臀部不得落在腳踵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跽】跪時臀離開腳跟,挺身直腰,這時人的身體似乎加長,故叫“長跪”。“府吏長跪告。”(《孔雀東南飛》)跽也是將要站立的準備姿勢,往往表示跽者將有所作為。

【居】古代一種較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姿勢是腳板著地。兩膝聳起,臀部向下而不貼地,像蹲一樣。

【箕踞】古人認為最不恭敬的一種坐法。姿勢是:臀部貼地,兩腿張開平放而伸直,像箕一樣。在他人面前箕踞是對對方的極不尊重。

   
關于我們  |    媒體報道  |   商務合作  |   地圖應用  |   API接口  |   法律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2008-2012    查查吧    粵ICP備08039977號-1